在新能源锂电池生产工艺中,静电消除器是保障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的关键设备。以下环节需要重点使用静电消除器及相关技术:
一、极片制作环节
涂布与辊压
浆料涂覆金属箔时,材料摩擦易产生静电,导致灰尘吸附或极片表面不均匀。需使用离子风棒或离子风机(STC-801GML)对涂布机、辊压机周边区域进行静电中和,防止涂层缺陷。
分切与模切
极片分切或模切时,高速切割会产生高静电,可能引发材料粘连或毛刺。推荐采用长距离静电消除棒(MBHP)覆盖分切设备区域,消除切割过程中的静电积累。
二、隔膜生产环节
拉伸与收卷
隔膜在拉伸、收卷过程中因材料摩擦易积累静电,可能导致隔膜击穿或吸附颗粒。需在收卷轴上方安装脉冲直流智能离子棒,实现远距离(250-1500mm)静电中和。
分切与封装
分切后的隔膜需通过离子风帘(STC-703)处理,避免封装后因静电吸附灰尘影响电池性能。
三、电芯组装环节
卷绕与叠片
电芯卷绕/叠片时,极片与隔膜接触会产生静电,导致材料偏移或短路风险。需在卷绕机、叠片机附近部署离子风蛇STC-508或离子风枪STC-905,实时中和静电。
极耳焊接
焊接前需使用静电消除装置,清除电池模组表面静电,避免焊接火花引发安全隐患。
四、电池封装与注液环节
外壳组装
金属外壳与塑料部件接触易产生静电,需通过离子风嘴(ANHP-02)或静电喷雾对组装线进行局部静电消除,防止电子元件击穿。
五、通用静电控制措施
环境控制:在干燥区域增设加湿设备,结合宽范围离子风机(如斯泰科微科技产品)覆盖全车间。
人员防护:操作人员需穿戴防静电服,并通过本安型人体静电消除器(如STC-505)释放电荷后再进入车间。